您的位置: > 欧 易 OKX 区块链新闻> 正文

打印本文             

来源:财主家的余粮

美联储7月议息会议结束。

维持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在5.25%-5.50%区间不变,减持250亿美元/月美债和350亿美元/月MBS,与6月议息会议决议维持一致,与市场预期一致。

相比6月份的议息会议声明,本次美联储声明有以下不同:

1)原来一直评估的就业强劲(strong),现在变成了放缓(moderated);

2)对于通胀的描述,从原来的“处于高位”变成 “某种程度上(somewhat)处于高位”,这是2024年1月以来首次;

3)关于美联储双重使命,从“高度关注通胀风险(highly attentive to inflation risk)”,变成 “关注双重使命(attentive to both sides of its dual mandate)”。

简单总结,美联储的意思就是——

就业开始放缓,通胀也在下降,我们考虑双重使命,有可能在下一次会议上降息。


但是,请注意,美联储虽然承认了9月份有可能降息,但也还是强调了数据依赖和其他的一些话,例如这句话:

“在对通胀率持续向2%迈进有更大信心之前,不宜降低利率目标区间”。

但我感觉,市场似乎没有听见。

议息会议结束之后,美国国债收益率下跌,纳斯达克100指数收盘暴涨3%,标普500指数也大涨1.6%,国债收益率下跌,全市场似乎都在为美联储降息即将到来而狂欢。

实际上,早在一周之前,市场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为100%降息定价了。

例如,上周五的时候,CME的利率期货就显示,9月美联储降息概率100%。

现在,议息会议之后,市场认为美联储放鸽,降息预期更是100%。

这美帝的金融市场,利率期货市场上周都已经定价9月降息100%了,现在重新确认9月份降息100%,结果,股市还是要借机大涨一波……

想起来以前,美国金融市场已经多次出现类似的情况:

本来,市场已经预期美联储某项货币政策,然后股市涨一波,定价这种预期;

然后,市场预期美联储该政策的概率100%,然后,股市再涨一波,定价100%;

然后,市场预期美联储该政策“板上钉钉”,然后,股市再涨一波,定价板钉钉

最后,美联储确认实施该政策,然后,股市再涨一波,定价政策落地。

咱也不知道,咱也没法问,这100%,与板上钉钉,与政策落地,到底有什么区别?

但是,作为一个投资人,我总是对100%这样的事情,心存怀疑。

毕竟,这降息的事儿,又不是地球绕着太阳转的牛顿经典力学,2个月后的事儿,怎么都能100%了?

更何况,牛顿力学在微观上也早已被推翻,量子力学才是真正的真理,“薛定谔的猫”才是真正的常态,市场怎么能随随便便就定价9月份100%降息?

更何况,人家鲍威尔就在刚刚的议息会上也一直在强调,人家是数据依赖,还要看接下来两个月的数据表现,不管是通胀还是就业,如果出现一定的偏差怎么办?

美联储明明说了,“在对通胀率持续向2%迈进有更大信心之前,不宜降低利率目标区间”,市场为何置若罔闻?

众所周知的是,过去的两周时间里,以往天天涨、月月涨、连涨了一年多的伟大8科技股(苹果、微软、谷歌、英伟达、亚马逊、脸书、特斯拉、奈飞),居然开始了连续下跌;与此同时,过去1年多一直不断下跌的中小盘股票却开始了上涨。

在这种情况下,昨晚美股大型科技股再次一路大涨,难道意味着,美联储只要放出降息的调调,伟大8科技又回来了?

我并不这么认为。

无论什么情况下,美联储本身并没有做出100%降息承诺的情况下,市场却坚持认为,9月100%会降息,作为一个投资者,我始终认为,这样是有问题的。

查看更多


            丧文化,后亚文化下的 Web 3.0 新部族

撰文:Mingzin

编辑:榆生

在《Azuki:日本动画与Web3.0后民族身份特征》一文中,我从 Azuki NFT 作为日本动画的一个延续的角度,阐述了 Web3.0 的去中心化理念与日本科幻动画里的虚拟世界相互呼应的原因,以及人们在全球视野中对理想化了的“后民族身份”的想象与向往。但是,在这个复杂的全球文化视野下,这种混融的风格元素与其多元化的模型所建构出来具有二次元精神的风格流派,并没有拥有相对主导的影响力。似乎,普罗大众在和一个更能代表人们当下的思想状态共鸣。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描述当下的时代精神 (zeitgeist),不同地方的人措辞或许不同,但是它们的价值内核具有普世性质。在 2021 年 6 月,中国大陆掀起来了一场巨大的社会运动——“躺平”。“躺平”是一场“消极性的”反抗运动,它反映了年轻人对国内环境下难以避免的 996 工作制度、内耗的内卷行为和劳动法失效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态度。纽约时报的记者 Cassady Rosenblum 指出,不仅在中国存在“躺平”这样的现象,在如美国一样的西方国家,工作的神圣性也早已被祛魅了。

由此可见,世界范围内的人们对所谓“正能量”、艰苦奋斗精神和类似于美国梦的宏观叙事进行了反思,信仰的崩塌随之带来的必定是一系列物极必反的社会运动和行为。NFT PFP 项目 mfers 的模型构思和其自发性极强的社区则是对目前全球集体出现的“丧文化思潮”的呼应。本篇文章将从丧文化和后亚文化下的新部族,两个角度去探讨mfers在后现代语境下所引发的一股 Web3.0 社会文化风潮。

注:本人认为可以把后亚文化下的丧文化归纳为整个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一条分支;丧文化的内核是抵制宏观叙事、呈现虚无主义、碎片化等等。这与后现代主义价值观本质是一样的。当然, 后现代主义的复杂性是值得我们去讨论的。由于本人的知识储备和文章篇幅有限,我们将主要分析 NFT PFP 项目,故而并不能在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视角中给大家一个深刻研究,希望大家能够原谅。在合理地运用学术语言的前提下,为了照顾非学术的读者,本片文章内所使用的“后现代主义”等同于丧文化的含义

从风格及内容呈现的角度上对NFT PFP项目进行一个大致分类,BAYC (无聊猿俱乐部) 和 mfers 是在同一个赛道上相互竞争的对手,两者在创作上也产生了相似的价值取向。BAYC 首席设计师 Seneca 在与滚石记者 Samantha Hiossong 的采访中解释道,无聊猿的模型设计与她本人的审美息息相关,其构思是一只即便拥有世界上所有的金钱和时间依旧对生活感到厌倦的猿猴。mfers 的设计师 Sartoshi 在他发表的《what are mfers》文章里也表示,他与他所画的火柴人形象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那个抽着烟,慵懒地摊在椅子上操控键盘的火柴人,使他意识到这个形象原型就是在 web3.0 里的他本人。

两位艺术家都潜移默化地将自己在社会中的模样反映在了设计的角色上,而这些未经美化且具原生态的NFT角色打动了人们,并让人们对这种形象产生了共情。来自华南理工的苏宏元教授在《后亚文化视阈下网络“丧文化”的社会表征及其反思表明》文章中阐明:“丧文化主要指 80 后、90 后群体在面对社会阶层固化、生活困境及工作压力等时无能为力,陷入消极、迷茫甚至绝望的情绪“漩涡”中,因而使用文字、图片、影像等符号形式对自身麻木、颓废生活方式进行戏谑和自嘲。”而这些 NFT 角色所带有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在 NFT 市场上极其受欢迎的程度,反映了目前真实的社会状况,人们消极厌世和逃避现实的心态。

BAYC #4671

我们似乎在无聊猿#4671看了一个这样的表达,一个消极厌世且富可敌国的猿猴即使在参加本该热闹的派对时,也无法感受到一丝快乐。这个带着浓浓黑眼圈而又抑郁深邃的眼神表现了整个角色形象的心理纵深,就像苏宏远教授所说的一般,丧文化下的人们已经”自身麻木”。而那顶引人注目的派对帽与ta抑郁的表情产生了强烈对比,使得无聊猿#4671置身于一种更加荒诞的境地。Ta 如同进入了《禁闭》(哲学家萨特笔下的戏剧)里的地狱场景一般,进入了被众人凝视的派对之中。而 BAYC 联合创始人之一的 Gargamel 也指出了由无聊猿而引发的情绪中蕴含着一种存在主义的无聊感。

丧文化,后亚文化下的 Web 3.0 新部族

撰文:Mingzin编辑:榆生在《Azuki:日本动画与We...

关于我们

支持iOS|android|windows等平台

  • 用户支持
  • 帮助中心
  • 服务条款
微信二维码
欧 易 (OKX) 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Powered by OKX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