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欧 易 OKX 区块链新闻> 正文

打印本文             

加密行业目前最受诟病的是,大规模应用场景有限。

目前加密可能被市场广泛接受的只有三个用途:价值储存(比特币),稳定币,和交易(投机)。

既然应用场景跑不出来,很多投资者就只能投资基础设施。

因此基建设施项目的回报也都还不错,头部项目的长期持有回报都挺感人的。

但是,基础设施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支持用户的应用场景。如果没有终端应用场景出现,这些基础设施就如同打造了一座空中楼阁。

基础设施不再背锅

在加密早期,做落地应用的都在吐槽加密基础设施差:交易速度慢,成本高,跨链是天坑。

对应搞基础设施的开发大神们,也就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提高速度,降成本,并提出各种跨链方案。

公链技术发展到现在,很多链的每秒并发数可以做到几万以上,而且结算时间只要几秒。

而在跨链方面,Chainlink的CCIP直接搞定跨链交互,各种再质押项目可以实现资产跨链生息。

可以说基础设施的性能到现在已经有了大幅提升,杀手级应用场景如果再不出现,那和基础设施的关系应该没那么大了。

理论上,加密的应用场景只可能出现在两个方向:

第一类,传统互联网验证的场景升级加密

第二类,必须通过加密才可能实现的新场景

三大最有可能升级成功的传统场景

目前比较火的社交/游戏/支付这些,都属于第一类。

在两个月前,号称加密推特的Farcaster完成1.5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达到10亿美金!

但是这个项目 Farcaster 的总用户目前也只有不到60万,日活跃用户从年初的 2千人激增至目前涨了28倍,但也只有5.6万人。

作为社交平台,这个日活几乎没有什么竞争力。

相对来说,支付和游戏场景的突破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最近Uber和法拉利都宣布会接受加密货币作为支付方式,

特斯拉、苹果、可口可乐、必胜客、古驰等,其实早就支持加密货币支付了。

另外一个有希望突破的场景就是游戏了,目前Gamefi所有项目的总估值为 178 亿美元,和狗狗币的市值差不多。

目前在telegram生态持续出现爆款的超休闲游戏,从NOT,到打仓鼠,还有上周发发币是Pixeltap,都是一个月时间冲到日活百万的现象级产品。

但是目前这些超休闲游戏的用户,主要还是奔着空投赚钱效应去的,空投之后只怕游戏的生命周期也就差不多到头了。

不过今年下半年还是有几款大制作的加密游戏值得期待,例如Shrapnel单片就是一部3A大作,还会亮相今年的ChinaJoy。

探索加密场景

加密新场景的探索,可能是比传统场景升级最难的。

难就难在需求的不确定上。

Depin(分布式设备)也许算是其中一个场景,在加密行业出现之前,其实传统互联网出现过”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是一个中心化的公司提供基础服务,为多个用户服务。例如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基础设施的提供和维护是由一个中心化的公司提供的。

而“分布式设备”则正好相反,普通用户提供设备和维护,而平台层面去找付费客户。

本周期是提供算力渲染场景的Render成为了苹果供应商,Aethir找到了头部游戏大厂作为客户。

这些平台都可以让用户把家里电脑闲置的GPU设备利用起来赚钱。

另外一个收到资本认可的新场景是预测市场,Polymarket这个项目累计募资额度达到7400万美金,而且最新一轮领投的经济是大名鼎鼎的Paypal帮的Founders Fund,跟投的还有V神。

据说Polymarket的预测比民调靠谱,因为民调都是瞎填的,而Polymarket的胜率则是散户们真金白银砸出来的:

Polymarket平台6 月交易额达 1.09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时,平台月度活跃用户达 2.92 万,亦创下历史纪录。

但是新的场景无论是Depin,还是其他链上的创新场景,从数据上看距离出现“杀手级”的大规模应用场景都还有一定距离,短期内游戏或者支付的可能性更大。

不过“杀手级”的大规模应用场景一旦出现,能够识别到这些机会的投资者,大概率可以一波财富自由了。

查看更多


            丧文化,后亚文化下的 Web 3.0 新部族

撰文:Mingzin

编辑:榆生

在《Azuki:日本动画与Web3.0后民族身份特征》一文中,我从 Azuki NFT 作为日本动画的一个延续的角度,阐述了 Web3.0 的去中心化理念与日本科幻动画里的虚拟世界相互呼应的原因,以及人们在全球视野中对理想化了的“后民族身份”的想象与向往。但是,在这个复杂的全球文化视野下,这种混融的风格元素与其多元化的模型所建构出来具有二次元精神的风格流派,并没有拥有相对主导的影响力。似乎,普罗大众在和一个更能代表人们当下的思想状态共鸣。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描述当下的时代精神 (zeitgeist),不同地方的人措辞或许不同,但是它们的价值内核具有普世性质。在 2021 年 6 月,中国大陆掀起来了一场巨大的社会运动——“躺平”。“躺平”是一场“消极性的”反抗运动,它反映了年轻人对国内环境下难以避免的 996 工作制度、内耗的内卷行为和劳动法失效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的态度。纽约时报的记者 Cassady Rosenblum 指出,不仅在中国存在“躺平”这样的现象,在如美国一样的西方国家,工作的神圣性也早已被祛魅了。

由此可见,世界范围内的人们对所谓“正能量”、艰苦奋斗精神和类似于美国梦的宏观叙事进行了反思,信仰的崩塌随之带来的必定是一系列物极必反的社会运动和行为。NFT PFP 项目 mfers 的模型构思和其自发性极强的社区则是对目前全球集体出现的“丧文化思潮”的呼应。本篇文章将从丧文化和后亚文化下的新部族,两个角度去探讨mfers在后现代语境下所引发的一股 Web3.0 社会文化风潮。

注:本人认为可以把后亚文化下的丧文化归纳为整个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一条分支;丧文化的内核是抵制宏观叙事、呈现虚无主义、碎片化等等。这与后现代主义价值观本质是一样的。当然, 后现代主义的复杂性是值得我们去讨论的。由于本人的知识储备和文章篇幅有限,我们将主要分析 NFT PFP 项目,故而并不能在后现代主义文化的视角中给大家一个深刻研究,希望大家能够原谅。在合理地运用学术语言的前提下,为了照顾非学术的读者,本片文章内所使用的“后现代主义”等同于丧文化的含义

从风格及内容呈现的角度上对NFT PFP项目进行一个大致分类,BAYC (无聊猿俱乐部) 和 mfers 是在同一个赛道上相互竞争的对手,两者在创作上也产生了相似的价值取向。BAYC 首席设计师 Seneca 在与滚石记者 Samantha Hiossong 的采访中解释道,无聊猿的模型设计与她本人的审美息息相关,其构思是一只即便拥有世界上所有的金钱和时间依旧对生活感到厌倦的猿猴。mfers 的设计师 Sartoshi 在他发表的《what are mfers》文章里也表示,他与他所画的火柴人形象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那个抽着烟,慵懒地摊在椅子上操控键盘的火柴人,使他意识到这个形象原型就是在 web3.0 里的他本人。

两位艺术家都潜移默化地将自己在社会中的模样反映在了设计的角色上,而这些未经美化且具原生态的NFT角色打动了人们,并让人们对这种形象产生了共情。来自华南理工的苏宏元教授在《后亚文化视阈下网络“丧文化”的社会表征及其反思表明》文章中阐明:“丧文化主要指 80 后、90 后群体在面对社会阶层固化、生活困境及工作压力等时无能为力,陷入消极、迷茫甚至绝望的情绪“漩涡”中,因而使用文字、图片、影像等符号形式对自身麻木、颓废生活方式进行戏谑和自嘲。”而这些 NFT 角色所带有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在 NFT 市场上极其受欢迎的程度,反映了目前真实的社会状况,人们消极厌世和逃避现实的心态。

BAYC #4671

我们似乎在无聊猿#4671看了一个这样的表达,一个消极厌世且富可敌国的猿猴即使在参加本该热闹的派对时,也无法感受到一丝快乐。这个带着浓浓黑眼圈而又抑郁深邃的眼神表现了整个角色形象的心理纵深,就像苏宏远教授所说的一般,丧文化下的人们已经”自身麻木”。而那顶引人注目的派对帽与ta抑郁的表情产生了强烈对比,使得无聊猿#4671置身于一种更加荒诞的境地。Ta 如同进入了《禁闭》(哲学家萨特笔下的戏剧)里的地狱场景一般,进入了被众人凝视的派对之中。而 BAYC 联合创始人之一的 Gargamel 也指出了由无聊猿而引发的情绪中蕴含着一种存在主义的无聊感。

丧文化,后亚文化下的 Web 3.0 新部族

撰文:Mingzin编辑:榆生在《Azuki:日本动画与We...

关于我们

支持iOS|android|windows等平台

  • 用户支持
  • 帮助中心
  • 服务条款
微信二维码
欧 易 (OKX) 数字货币交易平台 Powered by OKX
QR code